景點介紹
石門古戰場因牡丹社事件而名留青史,其後於日據時期,西元1935年為表彰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的征臺功勳,碑文題字「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」,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退出台灣後,當時首任屏東縣縣長認為此碑文有辱國風,於西元1953年改為抗日紀念碑,將碑文撤換為「澄清海宇 還我河山」,表彰原住民誓死不屈的偉大精神。
其後,為還原歷史遺跡及當時的歷史意涵,於西元2020年將碑文修復還原為原先的「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」。
紀念碑旁另有「石門忠魂碑」,全名「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」,為紀念因牡丹社事件而亡的547位日軍所設的忠魂碑,原碑已毀損,目前僅存基座,於近年遷建於此。
石門古戰場因牡丹社事件而名留青史,其後於日據時期,西元1935年為表彰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的征臺功勳,碑文題字「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」,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退出台灣後,當時首任屏東縣縣長認為此碑文有辱國風,於西元1953年改為抗日紀念碑,將碑文撤換為「澄清海宇 還我河山」,表彰原住民誓死不屈的偉大精神。
其後,為還原歷史遺跡及當時的歷史意涵,於西元2020年將碑文修復還原為原先的「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」。
紀念碑旁另有「石門忠魂碑」,全名「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」,為紀念因牡丹社事件而亡的547位日軍所設的忠魂碑,原碑已毀損,目前僅存基座,於近年遷建於此。